首页
2024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以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拓展课多元协同,艺术课程、艺术社团、艺术实践互补协作的美育新格局。
一、艺术课程建设情况
1.公共艺术课程设置
将大学美育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公共必修课,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将音乐、美术、书法、戏曲、摄影、影视等公共艺术课程纳入人专业才培养方案公共限定选修课程和公共任意选修课程,学生至少需修满1学分方可毕业。线上开设《音乐鉴赏》《完美着装》《中国戏曲剧种鉴赏》《摄影基础》《中国画基础——梅兰竹菊》《花道——插花技艺养成》等公共艺术课程19门;线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硬笔、毛笔书法》《钢琴基础》《摄影摄像技术与影视欣赏》《美术》等公共艺术课程6门。公共艺术课程由通识教育中心负责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课,既有偏重鉴赏的线上课程,也有突出实践体验的线下课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提升人格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拓展性艺术课程建设
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落实“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美术》《幼儿园实用美工》《幼儿歌曲弹唱》等与艺术课程有机结合的专业课程,开设《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儿童剧表演与创编》《潍坊民间艺术鉴赏》等与艺术课程有机结合的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程;在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开设《素描》《色彩》《写生》《摄影基础》等与艺术课程有机结合的专业课程,开设《剧本创作与脚本设计》《Sai 绘画》《Paint 数码绘画》等与艺术课程有机结合的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写生》等与艺术课程有机结合的专业课程,开设《美术基础》《色彩构成》等与艺术课程有机结合的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程等。
3.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
学院充分挖掘整合各专业学科中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持续推进完善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展演的深度融合。依托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大学生体育节、大学生社团等,开展了话剧、舞蹈、歌曲、剪纸、海报、手工艺品制作、健美操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二、艺术教育师资配备
学院持续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外聘教师相结合,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目前有艺术类专业教师近40人,覆盖声乐、器乐、舞蹈、摄影、绘画、书法等多个专业领域。艺术类课程兼课教师8人,主要负责声乐、器乐、摄影、书法、健美操、太极拳等课程。外聘兼课教师6人,主要负责创意化妆、形象设计、艺术摄影、书法等课程。
三、艺术教育管理
教务处牵头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统筹协调艺术课程建设实施,确保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通识教育中心负责统筹丰富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探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普及教育,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进行建设和管理,着力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二级学院协作联动,推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展演的深度融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共同打造多方协作、一校多品的美育新格局。
四、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院配备有艺术课程教学及艺术训练教学专用教室和器材,包括钢琴实训中心(配备机械钢琴100架)、电钢琴实训室3个(配备电钢琴160架)、音乐教育实训室4个,形体实训室5个、艺术设计实训室13个。学前教育专业各班级教室中均配有钢琴。
学院投入200多万元建成集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舞蹈、电影和曲艺等多种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大学生艺术素养发展中心,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中心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艺术沙龙室、书画室、钢琴室、舞蹈戏剧室、展示文化区五个部分组成。艺术沙龙室共216平方米,主要用于举办各种艺术讲座、鉴赏、研讨、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小型演出。书画室共216平方米,主要用于书法、绘画教育、创作、展示交流和收藏。钢琴室共432平方米,设置20台钢琴和20台电钢琴,主要用于钢琴教学与练习。舞蹈戏剧室共216平方米,主要用于体育舞蹈、武术、戏剧教学和交流。艺术展示区主要用于展示传统文化、学生作品、活动图片和获奖证书等。
学院依托潍坊民间技艺传承基地,开展潍坊传统风筝轧制、剪纸创作、泥塑展示、文创产品设计等活动,推进民间技艺传承创新。学院还充分发挥报告厅、图书馆等场馆设施的功能,用于满足校内文艺展演、艺术类讲座、艺术类比赛等文化艺术活动需求。
五、艺术教育活动开展
学院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艺术活动资源,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更致力于为学生搭建提升与展示才艺的广阔舞台。
为加强艺术教育,学院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团委负责管理,配备了专职指导教师,专门制定了管理制度,保证了艺术团工作的规范开展。学院成立了话剧社团、大学生合唱社团、“星之声”配音社、潍坊传统风筝技艺传承社团、民间剪纸技艺传承社团、书法社团、健美操社团、手风琴钢琴社团、魅舞之翼社团、民间木版年画技艺传承社团、朝阳书法社团、流行音乐社团、CY舞社团、DOS街舞社团、雅音炫影社团、艺术插花研习社等近20个艺术社团。丰富的社团活动、规范的社团制度和过程性考核机制,大大提升了学院第二课堂艺术教育与实践的质量。
依托人文素养大讲堂、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大学生社团等品牌活动,开展了“衣尚风华——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服饰文化”讲座、“呵护心灵,健康成长”创意海报大赛、“画出新声,遇见温暖”速写大赛、“抒情‘绘’意”心理漫画活动,剪纸艺术大赛、唐诗宋词?古韵新风“飞花令”活动“明日之星”主持人大赛、“潍职好声音”大赛、“巧手匠心展风采”手工艺品制作比赛、“雷锋精神我传承青春闪耀新时代”短视频大赛、“校园新宠,伴我同行”纸箱小动物设计活动、创意马勺绘画设计活动、“慧心胜造物,巧手夺天工”折纸比赛、“乘尽美之风,筑心灵之港”心理话剧系列活动、师生写生作品展暨创意设计作品展、中国花文化概览等丰富多彩的讲座、比赛、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展示自我、增强文化自信的平台。
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依托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了“青春正燃 梦想启航”文艺汇演、“影映心灵”心理微电影大赛、端午节手工药草香囊制作活动、“灵动指尖,紧密相黏”纸黏土创意大赛、“展规范礼仪,做强国青年”礼仪大赛、“诵读中国”经典古诗文朗诵比赛、美甲创意设计比赛、“释放心灵,放飞梦想”风筝绘画大赛、“衣”笔点睛,怦然“新”动——文创POLO衫设计大赛、“唱响主旋律 奋进新征程”班歌团歌合唱比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表演技能比赛、“传承节气文化·品绘舌尖艺术”饼干涂鸦主题活动、“音”为梦想,“声”来不凡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绿色环保·节能先行”海报设计大赛、“我以我手执新笔,我以我心绘学风”手抄报评选活动、“传递爱意,共筑心墙”创意微电影大赛、“我与春天有个约定·潍美之樱”摄影大赛、“爱绿护绿”劳动实践活动、“书香伴我成长,经典浸润人生”经典阅读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审美素养,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相关比赛活动。在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文化创意学院摄影作品《丰收》获艺术表演奖一等奖,书法作品《民安国泰逢盛世,社稷百年颂党歌》《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获艺术表演奖二等奖,艺术与校园工作坊《“博雅”艺术工坊》获艺术实践工作坊奖二等奖,声乐作品《我爱你,中国》《茉莉花》《醉春风》、摄影作品《山间清晨》、设计作品《雷火神门神贴》获艺术表演奖三等奖。学院推荐作品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展演优秀剧目奖。学生摄影作品在“青春献礼二十大·庆祝建团一百年”全市大学生摄影大赛中获奖18项,学院获优秀组织奖。学院选送的“潍职文创——《泥好潍坊》系列文创作品”进入“文旅集团杯”潍坊城市伴手礼创意创新大赛前十名,获得铜奖。学院选送的舞蹈剧目《万顷云天》在全市舞蹈比赛中获最佳团体奖。
学院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创意学院文艺志愿者团队为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长胜社区居民呈现了话剧、合唱、舞蹈表演等喜闻乐见的精彩文艺节目。食品药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根据寒亭区文化街社区结合强国梦和杨家埠非遗传承打造非遗工坊和外墙彩绘的需求,打造了具有潍坊特色的非遗文化工坊和彩绘墙。化学工程学院联合中上虞社区开展母亲节插花活动等。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完善人格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增强文化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强化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提升艺术教育效果,传承推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4年5月24日